白酒战略选择需具有长远性思维。
1993年之前,中国名酒之间的价格差异很小。之后由于产量大增,竞争加剧,中国名酒价格开始价格竞争,很多名酒厂纷纷下调价格,只有三款酒稳住阵脚不降价,即茅台、五粮液、剑南春,并且逐年上调价格,其中剑南春步子小一点。
几年后这三个品和牌白酒的价格与其他名酒就拉开了很大差距,直至现在,形成了茅台、五粮液雄视天下的格局。有一个阶段,五粮液的价格超过了茅台。可惜五粮液在品牌营销、公关策划上谋略不够,没有取茅台而代之。
在90年代末期,泸州老窖策划出国窖-1573突围,经过多年经营,总算在高白酒市场切割了一块份额。但至今,泸州老窖的主打产品“泸州特曲”的价格也没有上去。后又有全兴集团推出高端产品“水井坊”突围,但其主要产品“全兴特曲”的价格依然低下;沱牌集团推出高端产品“舍得”突围,但其主要产品“沱牌曲酒”价格也同样低下;还有洋河集团推出“三蓝”突围,但主要产品“洋河大曲”价格依然很不乐观。
所以,当市场出现大的动荡的时候,大企业一定要有定力,要有战略思维,不能随波逐流。
近期有声音称,“限产保价”和“全力进军百元以下市场”是为高端白酒挖下的陷阱,我很赞同。简单的确定“限产保价”和“全力进军百元以下市场”都不可取。要在对市场、政策、政府、白酒产量、市场竞争态势、宏观经济形式进行系统的、透彻的分析研判后选择和确定自己的战略。如同春秋战国,或者为生存苟延残喘,或者为扩张一统江山,各自条件不同,思维不同,志向不同,必然就会有不同的战略战术选择。
很多跨过公司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,八年、十年不考虑盈利。为什么?这就是战略思维。别人思考的的是十年以后。这是大思维。中国白酒大企业应该有这样的思维。不要老是急功近利!当然,话又说回来,国有企业的局限性很难让老板们进行这样的思维。这也就是在纯竞争性行业里中国没有一家企业能够进入世界500强的原因。